您的位置 首页 > 智能

从北斗到时空智能看科技外滩:《定位经济》书名

九月的仙霞湖,清澈见底。湖面上方,一架无人机正在按照既定路线巡逻,寻找湖面上的非法设施和渔民的非法捕捞行为。

  九月的仙霞湖,清澈见底。湖面上方,一架无人机正在按照既定路线巡逻,寻找湖面上的非法设施和渔民的非法捕捞行为。

  其实,这架小小的无人机,只是浙江遂昌县全面升级网络基础设施,加强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推动数字生活普惠共享的一个缩影。引入高精度定位无人机等设备进行自主巡检,只是北斗系统落地的场景之一。近年来,我国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作为创新型国家,中国各地的数字经济都在快速推进。

  无独有偶,在繁忙的宁波舟山港,相互交织的集卡来回穿梭,操作流程也十分复杂。如今,工作人员在办公室操作驾驶室,龙门吊负责从船上抓取集装箱,稳稳地放到集装箱卡车上,就像“抓娃娃”一样。背后是北斗的高精度定位、机器视觉、避障算法和自动控制算法,实现了轮胎起重机轨迹的自动纠偏、智能避碰和精确停车。

  “通过数字化,遥控龙门吊的调度可以更加准确。此外,我们的生产安全性可以得到提高,人员的人力成本也将大大降低。”宁波舟山港集团北二分部信息R&D中心主任姜浩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通过作业机械的精准定位,智能实时控制调度和管理,大大提高了港口作业效率。

  除了城市治理和智慧港口,目前,北斗时空智能的落地场景已经扩展到铁路建设、文物保护等领域。

  “厘米级”定位

  舟山港位于中国南北海岸和长江航道的交汇处,货物吞吐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北仑是舟山港所在地,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百万标准箱。今年上半年,北仑区实现外贸总额2176.9亿元,同比增长8.8%,位居宁波第一。

  9月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来到港区码头。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集装箱,一望无际的海岸线。一艘万吨巨轮停泊在岸边,数百辆智能集装箱车从桥上挂下来往回赶,但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

  目前,数字化港口建设的加速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工作方式。在北仑二号集装箱码头的遥控大厅里,几个年轻人正坐在控制台前,吹着空调,熟练地操作着键盘。

  “以前龙门吊司机的工作环境很差,因为车上有个小驾驶室,下来要八个小时。现在在远程控制中心,就像普通办公室一样,他们的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姜浩解释说,以前一台龙门吊一个人用,需要三个人三班倒。现在可以实现龙门吊一对多的远程操作,一个遥控司机可以同时管理3-4台龙门吊。

  近年来,随着大型设备操作的逐步远程化、智能化,各种前沿技术的在线应用,以及对人的行为的大数据分析,目前北仑二号集装箱码头共有60台龙门起重机,今年又改造了6台遥控起重机。这些龙门吊安装了接收北斗卫星信号的天线和时空智能终端,可以实现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

  以前开龙门吊也是个技术活。路面不平,胎压不一致。只要起重机被驾驶,它就不能走直线。“智能龙门吊的第一步是用北斗RTK(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技术)测量导轨,定位精度要求两厘米。第二步,在龙门吊上安装北斗高精度定位终端,两边各安装一个天线,这样两个轮胎的位置就非常准确了。龙门吊的两个轮胎位置传到控制中心后,进行坐标比较,生成算法策略,调整前进距离、加速度和转向。”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北斗港口应用专家王志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机器学习进行微调,在路面不平的情况下,龙门吊也可以在限定的车道线内行驶。

  在宁波舟山港集团北二事业部信息R&D中心现场设备维护主管孙忠辉看来,数字化非常重要。对于集装箱码头来说,效率评估的重点是效率。以最快的速度装卸集装箱,可以节省船舶的靠泊时间,从而提高利用率,节省资金。

  全覆盖巡逻

  目前,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北斗的高精度应用更多的是在手机、汽车等消费场景。但实际上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已经日趋成熟,搭载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的无人机可以有效弥补多部门人工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遂昌县无人机巡湖就是一个例子。

  多位受访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传统的人工巡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政府对生态环境治理的需求,当地政府投入的人力物力也难以覆盖相关成本。因此,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成为其治理过程中的必由之路。

  以仙霞湖为例。它的水域面积是17平方公里,整个水域比较狭窄。有很多地方是船只到不了的,所以巡逻会有盲区。

  2020年以来,遂昌县政府与千寻定位达成合作,引进了3个机库、3架高精度定位无人机、33台高精度船载定位装置、330台太阳能定位装置,使日常巡查过程更加快捷高效,覆盖水面无死角、无盲点。“如果以前我们用船人工巡查湖面,效率比较低,视角也没有无人机那么广,很多问题无法及时发现。”浙江遂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仙霞湖中队中队长王玉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解释说。

  一般来说,每架无人机巡逻任务的时长在半小时到40分钟之间,每架无人机有三条航线,基本上只需要一个上午就能完成任务。如果手动巡航,大概需要一整天的时间,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这个过程中,北斗的高精度定位系统成为关键。千寻位置技术专家曲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无人机自动巡检一方面依靠AI图像识别算法,及时识别秸秆焚烧、占道经营、违章建筑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基于无人机动态视频的AI视觉识别,对水域、陆地进行全域巡检。

  另一方面,通过北斗的高精度定位,无人机可以实现定向巡航。同时,通过为300多艘舰船加载北斗高精度定位终端,仙霞湖中队后台可以实时了解舰船的具体位置,包括其过往轨迹。

  然而,一些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对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实现提出了一些挑战。曲涛解释说,如果在平原地区每隔500米就能明确布设一个图控点,那么人类要想达到这么高的精度,在山区布设这么多的图控点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必须选择合适的地点在山里探险,这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

  越来越多的政府治理正在加速数字化,这也给北斗产业带来新的红利空间。

  “数字化改革和精细化城市治理不仅限于一线城市。事实上,县级城市数字化和使用信息工具的需求非常强烈。”曲涛感慨道。

  目前,市级“北斗时空智能操作系统”已在重庆长寿、安徽铜陵、湖南长沙、浙江德清、浙江上虞等地部署。

  迈向云协作

  事实上,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北斗卫星系统已经落实到日常生活的诸多场景中。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4690亿元,较2020年增长16.29%。

  与此同时,政策继续加码。今年1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北斗在大众消费中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到“十四五”末,要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完善覆盖芯片、模块、终端、软件、应用等上下游环节的北斗产业生态,培育20家以上专业化、新型“小巨人”企业,以及一批单项冠军制造企业。

  据千寻首席执行官陈今佩介绍,在数字化浪潮下,北斗的应用已经从规模化走向智能化。“北斗虽然很难被感知,但其实已经融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今天的北斗不仅在你的手机、汽车和自行车共享中,而且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浪潮中。”

  据了解,自2021年5月时空智能巡查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以来,遂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仙霞湖中队已完成无人机水域巡查1200余次,协调处置河湖事件200余起。水检测的人工投入减少了80%,检测效率提高了400%。

  小县城环境治理只是北斗应用的一个缩影。云协作成为北斗走向智能化的关键一步。

  陈今佩解释说,传统的卫星导航信号不具备与互联网云互动的能力。但在数字化的过程中,云协作是各类智能终端在同一时空内相互对话的基础。

  另一方面,随着北斗智能化应用的普及,产生了大量的时空数据。如何保证从参考站,到数据处理系统,到广播系统,再到用户终端的全链路信息安全,成为考验北斗应用的一大挑战。

  对此,陈今佩表示,安全是北斗产业化的基石。未来,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关键阶段,如何让北斗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的落地能力也将成为竞争的关键因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 2024 速峰新闻网 , 版权所有   联系QQ:2936065659